掃地機器人成新藍海 “專利大戰”率先打響
在民用機器人走向普及的當下,家用機器人率先進入尋常百姓家。其中,占比頗高的掃地機器人自2015年以來快速增長。而擁有機器人、家電背景的各路公司紛紛進入這一新興市場。 隨著競爭加劇,“機器人大戰”打響。近日,美國掃地機器人廠商iRobot向多家競爭對手發起訴訟,指控它們侵犯了公司的六項技術專利。被指控對象包括Bissell、Hoover、皇家電器制造有限公司、bObsweep、Black & Decker、深圳智益科技有限公司、松下企業有限公司、蘇州實電電器有限公司以及深圳銀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 市場格局尚在爭奪之際,專利戰先行。這不僅可以維護知識產權,還可以通過行業曝光提升新型事物的接受度。在角力場中,除了老牌的iRobot,英國品牌戴森、美國的Neato、國內的科沃斯、海爾、美的、小米等也瞄準了這片藍海。 機器人專利戰 iRobot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olin Angle表示,作為家用機器人的先驅,iRobot已經大力投入開發機器人技術和保護知識產權,如果允許山寨,其美國的業務可能會受到威脅。在iRobot看來,訴訟是國內美國工業與國際模仿者對抗的一個案例,被指控的競爭對手侵害了公司六項不同專利中的一項或多項,因此iRobot要求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進行制裁,并且阻止進口冒牌的掃地機器人。 作為全球家用機器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iRobot目前在美國擁有約300項專利,在全球擁有超過900項專利技術。從2011年開始,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占比保持在12%-13%之間。相比國內份額最大的科沃斯來看,專利和研發投入有一定優勢,按照科沃斯披露的招股書,其專利數量為572項。 從iRobot提及的六項專利來看,技術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其一是如何通過傳感器系統、光學測距系統進行避障、覆蓋打掃的區域;其二是如何和垃圾箱、傳感器、集中控制器進行組合,一起工作來整理房間,包括在掃地機器人上設計一款遙控器進行控制。 如果iRobot可以列舉出證據使ITC判定,其知識產權確實受到侵害,對于競爭對手來說,結局不妙,因為這家機器人制造商的目的是將對手產品進行“封殺”。當然,前提是iRobot必須證實山寨事件的確存在。 科沃斯的技術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掃地機器人的技術主要集中在三個部分,一是傳感器,對周圍環境進行感知;二是判斷,經過計算在遇到障礙物后如何行動;三是機器的運動能力,對指令的反饋。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隨著產業的成熟、相關技術開源,掃地機器人的技術壁壘高度在下降,新玩家加入后,競爭開始加劇。不論是三星、LG、海爾等家電巨頭、還是科沃斯、小米等新興創業公司,都能夠生產出類似功能的產品。而以專利見長的iRobot并沒有從900多件專利技術中獲得授權收入,此番訴訟公司也欲阻擊市場的后來者們。 百億市場藍海 專利戰的背后,是掃地機器人市場的快速上升。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和房間條件的提升,掃地機器人的需求在近兩年擴大。 家電行業資深人士劉步塵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道:“事實上,10年前就已經有掃地機器人的相關產品,當時價格高、智能性低,也導致了銷量低。近兩年機器的價格在下降,單位從萬元降到千元,帶動了增長,另一方面智能化程度得到提升,掃地機器人可以自動充電、智能規劃路徑。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品牌特別強勢,大家都覺得有機會,處于一個快速啟動期,也很容易出現專利戰。” 在他看來,現在掃地機器人類似于三五年前的空氣凈化器,這意味著接下來掃地機器人還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 根據廣發證券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美國家庭智能掃地機器人滲透率為16%,國內沿海地區智能掃地機器人的滲透率則為4%-5%,內陸地區的滲透率則低至0.5%。與智能掃地機器人形成互補品和替代品的產品分別是洗衣機和吸塵器,而在中國家庭中,洗衣機的滲透率已經接近90%,家用吸塵器的滲透率達到了30%-40%。 從滲透率來看,國內的掃地機器人仍有增長機會。根據GFK市場調查公司的預測,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還在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5億元,2018年則將增長到120億元。 調研公司Technavio的家電研究分析師Bharath表示,根據調查研究預計,未來三年內掃地機器人平均售價將降低,因此Technavio研究人員預計,到2020年,該產品市場將出現積極增長。由于它能減少日常屋子打掃時間,深受生活節奏快的城市消費者歡迎。 面對藍海,iRobot等國外公司瞄準了有潛力的中國市場,據iRobot預計,未來5年,中國家用清潔機器人市場會在11億-17億美元之間。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iRobot、戴森等公司看中了中國的中高端消費市場。而國內的新進公司也逐步走向歐美、日韓市場,例如科沃爾的國外銷量占比超過10%,2017年2月德國市場占比高達22.4%。 專利戰開啟了今年掃地機器人的賽場,而全球爭霸戰,才剛剛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