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如何走好人工智能第一步
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過渡 再工業化為提振經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過程中,自動化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甚至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弱人工智能”。機器代替人工已經成為當代主流,行業發展完成了從理念貫徹到技術研發,再到行業應用的過程。可以說,弱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已經趨于成熟,市場調節資源配置足以推動產業逐步完善。 這一背景下,打造競爭新優勢,則成為各個重要經濟體的正常“打法”。毫無懸念,各個國家依舊把經濟發展的“籌碼”押在了工業和制造業上,在大數據、云計算以及高性能芯片和關鍵元器件方面進行“豪賭式”投入。CB Insights的報告顯示,2016年有40多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被知名高科技公司收購,2017年僅第一季度就共34家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被收購。(中國通信網)收購,僅僅是“強人工智能”興起的開始。 吹響人工智能國家集結號 人工智能產業的締造必然由國家牽頭:2016年5月中國發布《“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6年10月美國制定《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歐盟也推出了《歐盟機器人研發計劃》,2016年12月英國發布《人工智能:未來決策制定的機遇與影響》, 2017年4月法國制定了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日本宣布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日元(約9億美元)用于四個重點領域的人工智能研發。 2017年7月20日,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明確了“三步走”發展路線:第一步到2020年初步建成技術標準、服務體系和產業生態鏈,培育若干個全球領先的骨干企業,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500億元、帶動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第二步到2025年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廣泛應用,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5萬億元;第三步到2030年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等方面極大拓展廣度和深度,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以及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10萬億元。國家政策的出臺讓人工智能立即成為廣受熱捧的高估值“風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