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經常會發現有“僵尸車”,很多車主在汽車報廢時嫌麻煩或者不知道該怎么處置,就棄之路邊。其實,這些報廢車也有它們的“用武之地”。 7月28日,位于大足的重慶市第一條綠色環保報廢汽車拆解基地建成試運行,標志著我市第一條機械化、環保化報廢汽車拆解流水線誕生。它的誕生有望改變報廢汽車行業長期以來存在的手工拆解和環境污染問題。 流水線15分鐘拆完一臺車 大足報廢汽車拆解基地總占地160畝,總投資1.2億元,設計年拆解報廢汽車15萬輛。2015年底被國家工信部評為“國家資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該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就和汽車制造企業的組裝流水線一樣,這里就是將一臺完整的汽車流水線拆解,拆解后零件分門歸類,或繼續發揮作用,或特殊處置,達到環保和資源再生利用等目標。 “一臺報廢車進入基地之后,首先是進行環保預處理,包括對廢機油等油液進行專業化收集處理,保證不會有油液泄漏,對土地造成污染。”另外,安全氣囊、電瓶等都要先行被拆除。在上流水線前,需要沖洗干凈,一臺車在流水線上進行拆解大約耗時15分鐘左右。 精細化拆解可物盡其用 除了環保,該流水線還有許多精細化拆解的工位,就拿發動機來說,一臺發動機由許多零部件構成,精細化拆解可以將發動機再拆解成多個零件,這樣可以最大化的物盡其用。 該拆解基地除建設報廢汽車拆解流水線外,還規劃布局廢油液資源化再生利用項目、固體廢棄物加工中心、危廢物加工貯存、二手汽車及零部件交易市場等,實現報廢汽車拆解產生的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再生利用,目標是建成國內同行業循環經濟標桿和示范企業。 重慶1年約11萬輛車進入報廢期 但去年僅3.2萬輛進入正規報廢渠道 重慶是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微車生產基地,汽車產銷規模接近200萬輛。從2008年起,重慶市機動車的保有量以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汽車報廢將迎來高峰期。 目前,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大多規模小,場地設施、設備簡陋,拆解手段落后,普遍采用手工氧割、明火作業,拆解現場油污滿地,存在一定的環境問題和消防安全隱患。并且原始粗放的拆解方式導致資源利用率低和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 2015年,我市汽車保有量為278萬輛,按照國內報廢率4%計算,我市應有11萬輛汽車進入報廢期,而實際上,進入正規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的只有約3.2萬輛,報廢率僅為1.15%,大量報廢汽車成為“僵尸車”或流入了非正規的回收站或個人,私拆、私賣現象嚴重,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和嚴重的道路安全隱患。 “僵尸車”按廢鐵賣 可收七八百元 “很多私家車主不愿將報廢車交到正規的報廢汽車企業,很大方面的原因是怕汽車報廢手續過于繁瑣。”其實車輛申請報廢的處理程序很便捷,車主只需帶上車輛行駛證、車輛登記證書、身份證等證件將車交到報廢汽車回收企業,企業業務人員會為車主代辦一切手續,一般完全不能再利用的家用轎車,按廢鐵賣也可以賣到七八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