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梯”,為處于增長疲軟期的電梯行業帶來了新的想象空間。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中國電梯行業終于迎來行業格局和經營模式的轉變時期。 目前的趨勢是,小品牌越來越難生存,而大品牌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取得電梯生產許可證的中外企業約有560家,一方面,許多企業仍在打 “價格戰”,不僅擾亂了整個市場的競爭秩序,往往也使得企業自身陷入“低價”困境;另一方面,大品牌之間競爭激烈,希望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電梯后市場的破局。同時,這一趨勢與國內對電梯安全的日益重視也是不謀而合的。 9月16日,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智慧互聯 共贏未來”創新分享匯在西安舉行,這次分享匯介紹了日立電梯的大數據系統在研發、制造、維保等方面的應用情況。 競爭激烈,大數據破局 總部位于廣州的日立電梯(中國)有限公司,今年將迎來公司創業20年。作為行業大魚之一,日立電梯率先在國內建立了全球化的電梯大數據系統。不過,在行業趨勢比較明顯的情況下,其他企業的行動也頗為引人矚目。 日立如何與其他企業爭雄大數據業務? 日立電梯總工程師賈宇輝對記者表示,電梯行業正在向個性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順應“智能制造”和“互聯網+”的發展大勢,日立電梯的業務重心由“銷售電梯產品”轉移為“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憑借柔性智能制造系統和電梯大數據系統,為日立在電梯后市場帶來競爭優勢。 今年5月,經國家工信部審核,日立電梯成為全國首批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體系認定的企業。“日立電梯一直具有很強的軟件開發能力,從1996年開始,我們就引進并自主研發了一系列的應用軟件和管理系統,實現了信息管理系統的深化應用”,賈宇輝向記者介紹。 據記者了解,日立電梯在成立之初,就自主研發了第一代電梯遙監系統,并在中國形成了小規模的應用,成為中國第一批擁有自主研發電梯遙監技術的企業之一。 在2010年前后,行業內逐步提出電梯物聯網概念,日立電梯借此契機,從萬科開始,向萬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深受萬科好評。2013年,大數據概念在國內興起,日立電梯率先實現了電梯無線遙監系統的全覆蓋。目前,日立電梯已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電梯物聯網建設,建立起了應用于后市場服務的電梯服務支援系統、ELECLOUD?移動終端信息平臺、MUG電梯保養系統。 賈宇輝介紹說,日立電梯大數據系統的創新點在于,基于云計算架構,可實現電梯全生命周期海量數據的存儲、分析和挖掘,解決了單臺電梯歷史運行數據存儲量的瓶頸,可以實現終端丟失數據的同步恢復,形成電梯運行的健康報告,可以更好地進行故障預診、緊急救援,并為研發、售后提供數據支撐。 在研發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系統收集的海量數據,可以優化部件結構,實現智能研發,精準地提高產品質量,為客戶能乘坐舒適安全的電梯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數據怎樣解決安全問題 對用戶來說,最關心的莫過于電梯安全問題,近年來,國內電梯安全事件頻發,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統計計算,每天超2億人乘坐的電梯中,平均一萬臺電梯的死亡人數約為0.1。今年7月,湖北荊州安良百貨公司內又發生一起自動扶梯“吃人”事故,一名乘梯女士墜入電梯間隙內死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這一事件后,質檢總局要求各地立即開展電梯安全檢查,加大對電梯安全隱患的排除力度。這對電梯生產者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 據記者了解,日立電梯是廣州市電梯安全運行監控中心“96333”的應急救援站之一,其安全技術的性能為業界最高的安全完整性等級 (SIL3),比國標的要求安全要高10倍。 通過電梯遙監系統,運用大數據技術,日立電梯能夠對已預警的部件提前作出妥善及時的維保措施,使安全隱患在事故前就被消除,確保電梯長期穩定地運行。 據日立電梯向記者提供的資料,日立電梯自2013年出廠時就已經全部標配遙監終端,并逐步推進其他在保電梯進入遙監系統,一旦發生事故,技術人員能實現快速應急救援。 日立電梯技術人員向記者詳細說明了大數據系統的運行過程:當電梯發生故障或異常時,遙監中心值班工程師會根據需要通知技術人員前往現場解決故障,并根據后臺分析數據給出解決方案。同時,依托日立電梯ELECLOUD?移動終端信息平臺,故障信息還可以自動轉發到維保人員PDA手機上,保養人員可以通過PDA指引查找故障,并在PDA終端上進行故障報告填寫,回傳MUG系統進行數據整合分析,生成下一周期的保養作業指引。通過該大數據系統,日立電梯故障受理由傳統的被動受理變為主動受理,故障受理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50%,故障處理效率提升15%,60%-70%故障通過大數據系統主動受信,大大減輕物業管理的壓力。 智能城市構想 在最為關鍵的安全問題之外,日立電梯還致力于提供面向城市的解決方案,包括著眼于安全,高效智能,環保節能及舒適等四個方面的解決方案。 日立電梯總裁水本真治曾向媒體表示,今后單純關注電梯已不足夠,日立電梯會將目光投向整體樓宇管理。在此基礎上,日立電梯進一步提出智能城市的構想,希望未來的智能城市能真正達到“環保”與“生活體驗”的完美平衡,實現各個社會基礎設施的智慧互聯。
|